查看原文
其他

传奇女将军:嫁给大自己15岁的毛岸青,32岁剖腹产下主席唯一孙子

c2000
2024-09-01

点击上面“蓝字”     关注“c2000_cn”


新中国历史上,有着这样一位传奇女将军,出生不久,父亲被敌人杀害,她与母亲被敌人关进监狱四年,她的姐姐是毛岸英的妻子,而她则是毛岸青相伴一生的爱人。


1995年时,身为军事科学院副部长的她,被党中央授予少将军衔,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15位女将军之一,她就是被人称为巾帼英雄的邵华。


成长经历


邵华原名张少华,邵华的名字是她在读大学时为自己起的。


由于父母都是共产党员,1938年,邵华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,父亲名叫陈振亚,祖籍是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人,母亲张文秋是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人。


按照父母祖籍,邵华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,这也让她和同为老乡的毛主席一家,结下不解之缘。


1939年时,邵华还不满一岁,父母为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,准备途经新疆去往苏联,随行的还有邵华同母异父的姐姐刘思齐,以及160名共产党员。


谁知刚到新疆不久,160多名共产党员和邵华一家,便被当地军阀盛世才扣押,软禁在乌鲁木齐。


1941年6月,邵华的父亲陈振亚因病住院,被迫住进当地的医院内,本来只是偶感风寒,有些发烧,输几天盐水就能好的病,却在入院不久死亡。



邵华后来才知道,原来自己的父亲被盛世才安排的手下,在点滴内注射毒剂,暗杀在病床上.


这位1902年出生,身为彭德怀最早部下的陈振亚,在39岁时死在了敌人的阴谋之中。


此时的邵华只有3岁,却永远地失去了父亲。


通过母亲的讲述,她了解到父亲的生平,也让她在被关押的日子里,以父亲为榜样.


坚持四年之久,每当母亲张文秋和他说起父亲的故事,邵华都会在心中发誓,一定要和父亲一样,坚定自己的立场,绝对不向黑恶势力低头。


说起陈振亚和共产党的渊源,还得从他的成长经历说起,在他刚出生没多久,父母相继去世,小时候的他一直跟着祖母生活。


日子虽然清苦,但祖母的陪伴使得他不至于太过孤单,8岁时,祖母撒手人寰,自那以后陈振亚便开始独自一人品尝世间的酸甜苦辣,为了生活,他给地主当起牧童,以此维持生计。



当五四运动席卷全国,陈振亚如饥似渴地阅读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籍,尽管没上过学,可凭着自学,他还是学会文字的运用和读写。


陈振亚在21岁时,进入湘军陆军第二师当兵。


24岁时,跟随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参加北伐战争,因厌恶国民党政府的腐败,陈振亚想要寻求一个光明有抱负的未来。


26岁时,他加入中国共产党,参与平江起义,因表现出色,被上级领导彭德怀任命为红五军四团五连连长。


为响应革命的号召,他跟随彭德怀来到井冈山,随后转战湖南、江西,曾三次攻打长沙。


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立下大功,但也因此一条腿被打断,为保护大部队撤离,他不幸被国民党军队抓获。



国民党想从陈振亚口中套取有利情报,但无论怎样严刑拷打,他都没有暴露部队踪迹和自己的身份。


无奈之下,国民党将他移交给老家石门县政府,经延安领导指示,才得以被解救出来。


这时的陈振亚已经35岁,却还是孑然一身,经组织撮合,他与张文秋结为夫妻。张文秋在和他结婚之前,曾有过一段婚姻,上一任丈夫叫刘谦初,也是一名共产党员。


1930年时,丈夫在济南被国民党杀害,只留下一个刚满月的女儿刘思齐。


在那个特殊年代,参加革命的人都有一段悲惨的过往,他们化悲痛为力量,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共产事业中,这些精神值得后世人铭记,父亲陈振亚的事迹,也使得女儿邵华铭记一生。



陈振亚被暗杀后,邵华和母亲以及姐姐都被关进监狱中,同样被关押的还有160多名共产党员。


在狱中,他们经历一段长达四年的牢狱之灾,饥寒交迫的窘境没有冲垮他们的信念,反而使他们愈战愈勇。


1946年6月,党中央毛主席及周总理等人,为解救被关押在新疆的同志,与军阀盛世才展开谈判,巨大的压力下,盛世才被迫无条件放出这些共产党员,让他们回到延安。


回到延安的邵华已经8岁,母亲将她送到学校读书,随着解放战争的起伏,邵华放下手中的书本,跟随大部队从南到北,自延安走到太行山,又从西柏坡来到北京。


新中国成立之初,毛岸英和邵华的姐姐刘思齐在1949年10月下旬结婚,婚后不久毛岸英瞒着妻子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队伍。


到了朝鲜战场,因为敌人的一场空袭,毛岸英在1950年11月25日时,壮烈牺牲于火海之中,这时距离她和刘思琦结婚,刚刚过去一年。



毛岸青闻听哥哥的死讯,身体状况一落千丈,毛主席忍着悲痛,将他送到苏联疗养,经历丧子之痛的老人家不忍心让自己另一个儿子在受苦。


同一时期,邵华因为照顾姐姐,逐渐和毛家熟络起来,毛主席非常喜欢这个乖巧懂事的女孩。


在毛主席的关怀下,邵华顺利进入小学学习,毛岸青比邵华大15岁,年龄之差让两人刚认识时以兄妹相称,起初两人从没想过有一天会成为夫妻,阴差阳错的缘分,让两人慢慢走到一起。

结为夫妻


1957年10月,毛岸青身体状况逐步好转,从苏联回到国内,这时他已34岁。


毛岸青出生在1923年的湖南长沙,那时的共产党正处于初创时期,国内的动荡和国民党的打压,让信仰共产主义的同志们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,混乱岁月中,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虽然有父母的关爱,可大环境下,他们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。


1930年,杨开慧被反动军阀残忍杀害,毛主席此时正在长沙闹革命,顾不上三个孩子。


为保住毛家后人,兄弟三人被中共地下党秘密送到上海,国民党的通缉令让兄弟三人隐姓埋名,寄养在一户有着国民党背景的家庭。


这户家庭不知道三个孩子的身份,看在每月的抚养费上,勉强收留他们,因战事越来越紧张,抚养资金被迫中断,女主人便处处虐待他们。


期间,毛岸青因烧炉子生不着火,被狠心的女主人用铁锹狠狠地拍了一下后脑勺,这一锹把毛岸青打得七荤八素,也为以后的生活留下体弱多病的后遗症。



尽管兄弟三人忍气吞声,可还是被女主人赶出家门,在上海食不果腹地流浪五年之久。


好在1936年时共产党找到他们,毛岸青、毛岸英二人被秘密送至苏联,这才过上一段相对稳定的日子,


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,解放军以排山倒海的实力,打得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,毛家兄弟相继回国,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,按照毛主席的指示,几人在黑龙江克山县展开土改的基层工作。


过了两年,解放战争全面胜利,毛岸青因在俄国留学多年的缘故,顺利进入中宣部成为一名俄文翻译。


这时的他24岁,却有着丰富的战争经历和见识,先后翻译出十多部马列经典著作和军事理论书籍。



热衷工作和生性木讷的毛岸青极为腼腆,虽然认识不少女生,可他始终迈不开最后一步,到了三十多岁,依然独身一人。


毛主席曾因为这个事情批评过他,表示终身大事不能全指望长辈,自己也应当操点心,每次听到父亲的教诲,毛岸青总会说缘分没来,不着急。


儿子的理由让毛主席哭笑不得,却也不得不操心,他和儿子提议,觉得邵华很不错,可以考虑下。


听到父亲这么说,毛岸青感到非常不好意思,怎么也想不到,父亲竟然让他追求比自己小15岁的邵华,他表示自己和邵华经常有书信往来,回国之初邵华曾写信关注他的身体,他觉得那是兄妹之情,没有往爱情上想。



毛岸青认为邵华很懂事,但两人年龄差距巨大,如果能做夫妻,自己倒没什么意见,可邵华不一定会答应。


毛主席听完儿子这么说,认为这桩婚姻十有八九的成了,便给他写了一封信,信的内容是:“听说你的病体好了很多,极为高兴。仍要听大夫同志和帮助你的其他同志们的意见,好生静养,以求痊愈。千万不要性急。你的嫂嫂思齐和她的妹妹少华来看你,她们很关心你的病情,你应好好接待她们。听说你同少华通了许多信,是不是?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?少华是个好孩子,你可以好好同她谈一谈”。


在父亲的鼓励下,毛岸青鼓足勇气和邵华表白,表示两人认识多年,也通信很久,承认自己已经慢慢喜欢上这个小自己15岁的妹妹,问邵华愿不愿意和自己谈朋友。



说完这话的毛岸青紧张的手心出汗,他觉得邵华会拒绝,意想不到的是,邵华勇敢地说自己愿意。


一来二去的信件交流和母亲的劝慰,让邵华接受这场父母之言,媒妁之约的婚姻,展开一段相伉俪情深的陪伴。


1960年4月,毛岸青与邵华在辽宁省大连市的大连宾馆内举行婚礼,毛主席格外满意这桩婚事。


对于两家人的亲上加亲,他感到异常欣慰,为此送上一块手表和熊猫牌收音机作为新婚祝福。


毛岸青因为身体不好的缘故,一直住在大连的疗养所,婚后不久,邵华表示想回北京参加工作,便写信向毛主席提议要和丈夫毛岸青一起回北京。


毛主席觉得邵华不愿意做家庭主妇的心情可以理解,便大手一挥地将她调回北京大学继续深造,为未来的工作做准备。


婚后多年,邵华与丈夫毛岸青一直没有孩子,直到1969年邵华才怀孕,这时她已31岁,尽管怀有身孕,但邵华仍没有放下手中的工作,依旧积极投入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。


工作忙碌导致邵华在生孩子时产生问题,因胎位不正,医生提议做剖腹产手术,上世纪七十年代,国内的医疗手段还不是很先进,剖腹产存在着极大的生命危险。


邵华想为毛家延续香火,毅然决然地接受这场手术,还好剖腹产顺利完成,生下一名健康的男婴,毛主席望着和自己相差77岁的孙子喜极而泣,激动之余,他为这个婴儿取名为毛新宇,希望他能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
毛新宇没有辜负爷爷的期望,上学时读书异常刻苦,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学校的保送,成功考进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,主要研究毛泽东思想和明史,凭着出色的见地,更是在2003年时获得军事科学院博士的学位,此次多年深耕社会主义的建设。


邵华对于这个毛家独苗寄予厚望,每天工作之余,都会抽出时间,耐心辅导儿子的功课。


母亲的教导使得毛新宇时刻谨记“创业维艰”的道理,邵华除相夫教子外,对于工作更是一丝不苟,毛新宇25岁时,邵华已经是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部的副部长,1995年7月25日,被党中央授予少将军衔,成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5位女将军之一。


成为将军的邵华并没有骄傲,继续以最大的热情建设社会主义事业,积极参加社会活动,热衷公益事业的推广,曾连续四次担任全国政协委员,时间长达20年之久。


毛新宇以妈妈为榜样,在2010年,众望所归地被授予少将军衔,成为和母亲有着同样军队地位的将军。


热衷公益


花无百日红,人无千日好,2007年毛岸青突发心脏病,在北京301医院逝世,邵华因思念丈夫一病不起。


卧病在床时期,汶川发生特大地震,望着病房中电视机里传来的画面,听着抗灾前线的报道,残垣断壁的场景令她心生忧虑,她想趁着自己还有一口气,为社会做点贡献。


因早年援助灾区,帮助贫困人口的经验,邵华和一百多名摄影家发出抗震救灾倡议书,她将自己的摄影作品拿出来拍卖,参与义卖活动,她已虚弱的说不出话,但还是撑着一口气,嘱咐儿子毛新宇一定要向灾区捐款,为受苦受难的群众献一份爱心。


邵华在做政协委员时,也曾多次不辞劳苦地深入部队、工厂、学校、农村乡镇等地进行调查研究,她知道老百姓过得不容易,想从群众中来,再到群众中去的展开工作。



她曾设身处地的写出提案、建议近百件,在这些提案中,上到发展革命老区的高等教育,下到加快石漠化生态的治理,每件事情都体现出她对社会主义的贡献,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。


在她的提案中,很多事情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中央领导眼前,她用一种“照片提案”的方式,让外界注意到那些不为人知的心酸。


她非常懊悔自己不能亲临汶川地震现场,为当地百姓做一点贡献,毛新宇以邵华的名义,向汶川捐出10万的善款。


2008年6月24日,当听到儿子说已捐出善款,邵华心满意足地闭上眼睛,回首邵华的一生,特殊的人生阅历让她成为毛家儿媳,她没有站在功劳簿上坐享其成,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,成为新中国的一位女将军,成为受人怀念敬仰的慈善家。

[c2000_cn]欢迎赐稿 商务合作

来源:历史读吧
编辑:一通百通  审校:主持人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c2000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